Archive 2018_Inner Ear
Cosmopolitics in Sound
聲音裡的宇宙政治
納西族儀式中所用的竹葉,雲南,中國 (2018)
透過聲音的掌握去詮釋各種關係和變化累積而成的世界面貌,這個過程隱含著對宇宙觀的思考,也關乎一種昇華的技術,可用於揣摩萬象中的形和意。更確切地說,在我的藝術實踐中所關心的是「內在聲音」(物質運動中所產生的聲音回饋)作為推論和實踐的媒介,去提煉一個主觀的世界脈絡。
我的生長背景中受多重交雜的文化影響,生命體維繫著數個觀點、區域和社群的情感認同。 以聆聽多重世界的聲音,培養在其中悟道的功力,我試圖透過聲音創作介入不同文化噪音(道德、階級、和專業化)和自然噪音(死亡,混亂,破壞)的共同體--這個我們統稱為現代性的東西--在其中重新開啟交涉和調節的空間。
『聲音中的宇宙政治』透過道家基礎思想介入超人文主義(Transhumanism)的領域,以試探不同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聯繫。過程中試圖迴避對自然的過於神話或祛魅。去掌握一種生命的發聲方式,從而有效地進行感性的哲學思考(to affective philosophize)。
正在歷經劇烈變化的世界讓人們的歸屬感有些晃動。地球面臨著環境危機、數位意識的即將到臨、全球化的權威性知識系統也漸消弱優越的假象。身處的不安激發對當代各種敘述的重新思考,渴求超越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和那些不停回溯的意識型態,「與其找尋真相,人們似乎更關切宇宙觀的演化」,歷史學家萊米布拉格寫道。透過聲音創作,我試圖鬆開那些對效能和地心引力的牽掛,給予自己更多思想的活動空間,面對未來噪音(效用,進步,速度)做出的直覺的判斷、理解和回應。
我的生長背景中受多重交雜的文化影響,生命體維繫著數個觀點、區域和社群的情感認同。 以聆聽多重世界的聲音,培養在其中悟道的功力,我試圖透過聲音創作介入不同文化噪音(道德、階級、和專業化)和自然噪音(死亡,混亂,破壞)的共同體--這個我們統稱為現代性的東西--在其中重新開啟交涉和調節的空間。
『聲音中的宇宙政治』透過道家基礎思想介入超人文主義(Transhumanism)的領域,以試探不同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聯繫。過程中試圖迴避對自然的過於神話或祛魅。去掌握一種生命的發聲方式,從而有效地進行感性的哲學思考(to affective philosophize)。
正在歷經劇烈變化的世界讓人們的歸屬感有些晃動。地球面臨著環境危機、數位意識的即將到臨、全球化的權威性知識系統也漸消弱優越的假象。身處的不安激發對當代各種敘述的重新思考,渴求超越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和那些不停回溯的意識型態,「與其找尋真相,人們似乎更關切宇宙觀的演化」,歷史學家萊米布拉格寫道。透過聲音創作,我試圖鬆開那些對效能和地心引力的牽掛,給予自己更多思想的活動空間,面對未來噪音(效用,進步,速度)做出的直覺的判斷、理解和回應。
「未來道人」演出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(2017)
從一個基本的的聲音傳說說起,想像最原始的形上技術,那流動於萬物的生命力。這個隱形的力量作為看似不同的事物間所共享的質地,擁有普世的潛能。像風,此能量流動於各種內和外,將內外視為相同,連結各種形體、空間和時間,描繪著一個持續改變的宇宙敘述,不同於忠於線性的、注重外在的歷史。
17世紀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 (Spinoza) 將生命力形容為一種樂器,它可以被情緒彈奏,產生各種旋律變化。這些情緒不是個人自由意志的表達,而是一個人面對身處的各種條件,所引發的回應。老子也同樣談及生命的被動:萬物皆遵循自然規律,其生命發展受天道制約。當強烈的陣風像野獸一樣嚎叫,它的力量是否源自暴力,還是那不仁的宇宙秩序?在這裡,情緒、力量、和秩序似乎回歸為一種對物質的詮釋。
風的往來 (2017)
在宇宙秩序中的所擁有的力量可以通過身心練習來培養。 道家的修行裡生命動力稱為「氣」,以觀察大自然為基礎去建構修身養性的方法:學習植物的生長之道、動物的精神和百態、季節和氣象的循環。從中領悟自然的法則,去聚集、驅動、提煉、和補充人體的能量,並與周圍的生命力做相連。這種修身方法象徵性地顯現於氣功秘笈「內經圖」;這是一張充滿想像的技術說明圖,將人類體內的生態隱喻為一個旺盛的自然景觀,其中各種不同生命體在勞動,共同努力維持一種和諧的流動。在這裡,人體是一個孕育「氣」的世界,圖裡所描繪的繁榮山脈、流淌河流和和諧的農民社會反應著良好的生命狀態。這樣的景象隱含著多種生命的共存,於運動中的物質世界裡生產著一曲複調聲景。
物質性的音樂創作在20世紀中期受法國音樂家皮埃爾·謝弗(Pierre Schaeffer)所提倡。謝弗追尋的「具象音樂」是一種試圖讓聲音從當時的歐洲音樂語言中解放出來的方式。他將物質世界作為一種普世樂器,不受傳統樂器和音樂理論的束縛。謝弗說,音樂製作不僅僅涉及工藝技術或對科學的理解,還需要對「選擇的發聲物所擁有的音樂質量』進行思辯。他強調內在、那交織在其中的隱晦。在作品「地 殼 震」的實驗過程中,我將聲音的形式消去,只剩下物質(一種無的狀態);接著在處理這物質進行作曲創作(從無到有的過程)。就像那貫穿內經圖的氣,具象音樂追尋一種從物理表徵下釋放出的聲音本質,挖掘聲音本質中內部的節奏。
地殼震 (2018) 為張欣『國歌少年』計畫的一部分,探測一個台灣歷史事件中所發生的發聲。
月潮,演出片段(2017)
此作品試圖去探問情緒的倫理,作品中所描繪的生命能量是一種受情緒彈奏的內力。情緒為來自一種心靈的激情,喜樂和悲傷被視為情感尺度的兩極,決定生命旋律所遊走的範圍。斯賓諾莎說,快樂能增加一個人的行動力和對生命的堅持; 悲傷則降低一個人的行動力和社會權力。這個說法是一個方便的自我方針,但似乎將願景侷限於有正負之分的時空。想像時空是無止盡蔓延地,所有方向都是一種前進。脆弱能驅動內在的潛在能量,印度科學家伯斯對植物的研究中,發現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植物的內在壓力,讓樹液更快傳送到成長的區塊。這種內流增長似乎印證生命中的陰性潛能,發動療癒、成長、綻放,這些肯定生命的跡象。
在萬物的不停變化中,自我修行在於學習挪用不同權力、情感、音色,跟隨力量的接受和給予,像是一種調和的藝術。受社會、環境、情緒、各種因素所牽絆,在有限自由意志裡,張欣透過聲音創作揣摩能量調和的技術,持續培養自身對世界的態度和實踐。
(update: 2018)
☯ Sheryl Cheung
Sheryl Cheung works between experimental sound compositions, abstract scoring and performances to explore a material concept of life. Perceiving life as a force, a mobility that drives our innate persistence to live, she explores how active listening (working with sound) can be a mind and body practice to negotiate different noises of the world.
https://soundcosmology.cargo.site/
Sheryl Cheung works between experimental sound compositions, abstract scoring and performances to explore a material concept of life. Perceiving life as a force, a mobility that drives our innate persistence to live, she explores how active listening (working with sound) can be a mind and body practice to negotiate different noises of the world.
https://soundcosmology.cargo.site/